「但當憶想。令心眼見。見此事者。即見十方一切諸佛。以見諸佛故。名念佛三昧。作是觀者。名觀一切佛身。以觀佛身故。亦見佛心。佛心者。大慈悲是。以無緣慈。攝諸眾生。」
這一段讓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,也非常重要。「但當憶想」 這個就是專念,這個但就是專念。一定要讓我們心裡面常有,這是心見、「心眼見」,感應道交這是眼見。也就是善導大師講的三緣當中,心見是親緣,眼見是近緣。
見到這件事情了,見到佛像,見到佛身了,你就見到「十方一切諸佛」,這句話非常的重要。凡夫之心常常想參禮十方一切諸佛,學佛的同修想要到印度去朝聖,要到大陸上去朝山,希望這些四大名山都要去拜到。
一些歷史上有名的寺院、道場,也都希望去參禮、去參訪,如果有遺漏的,就覺得很遺憾。十方諸佛這麼多,如果漏掉一尊佛,心裡都很難過,總要一切諸佛都拜到。
我們念到這個地方才恍然大悟,原來見到阿彌陀佛,就是見到十方一切諸佛了,這是真的。當我們見到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的光明、願力、神通加持我們,得佛威德的加持,使我們也有像大菩薩、像諸佛一樣的能力,能夠見一切諸佛。
如果不念阿彌陀佛,希望我們將來有一天,也能夠達到見十方一切諸佛,那要到什麼境界呢?要到地上菩薩才有這個能力。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七地以上的菩薩,我們要修到七地以上,那這個修行時間就長啦!
就是像佛在大乘經上一般所講的,都要兩個阿僧祇劫。第一個阿僧祇劫,你能修到的階位是三賢位,只能修到十迴向;第二個阿僧祇劫修七個位次,從初地到七地;第三個阿僧祇劫只有三個位次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。
可見得這個修行愈往上愈難,愈往上愈不容易。《無量壽經》講的阿惟越致菩薩,就是七地以上的菩薩,這要費多大的功夫啊!但是念佛人下下品往生,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見佛之後,也是阿惟越致菩薩,換句話說,相似於七地、八地。所以難信哪!難信之法,這是佛在經上說的,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說的。
為什麼有這種情形呢?似乎超越了這些諸菩薩歷劫的修行。這都是仰仗彌陀如來本願威德的加持、加被,所以有能力見到十方一切諸佛。因為你見一切諸佛,這個法門才是這裡所講的「念佛三昧」,才是名副其實的念佛三昧。
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,修學任何三昧都比不上念佛三昧。在《楞嚴經》上,念佛三昧就是首楞嚴三昧,大勢至菩薩所修的首楞嚴三昧。「作是觀者」,依照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方法去觀想。「名觀一切佛身,以觀佛身故,亦見佛心」,一切諸佛的報身都是這樣的圓滿,你能夠觀佛的報身,同時你就見到佛的心了。⋯⋯
恭錄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》第24集

【以見諸佛故 名念佛三昧】|上悟下廣法師開示